共计 1685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有个读者给我留言,说他在单位里越来越独来独往了,中午一个人吃饭,下班直接回家,微信群也不说话,问我是不是混得很失败。
我说想多了,恰恰相反。
能独来独往,说明你已经不需要那些东西了。
这话什么意思?
年轻人刚进单位的时候,都是拼命往人堆里钻的。今天跟这个科吃饭,明天陪那个主任喝酒,生怕自己被边缘化。
为什么? 因为你什么都没有,你需要通过社交来获取信息,获取资源,获取安全感。
你不知道单位的规矩,不知道领导的脾气,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碰,你只能通过饭局、聚会、闲聊来摸清楚这些。
可等你混了十年八年,还天天泡在饭局里,那就有问题了。
要么你一直没长进,还停留在新人阶段; 要么你就是喜欢热闹,把工作当社交场了。
混明白的人,到最后都是独来独往的。
为什么?
因为你已经不需要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了。
三种人,都是这个状态,但性质完全不同。
第一种,是真的有本事了。
这种人在单位里待了很多年,该懂的都懂了,该会的都会了,手上有活儿,心里有底。
他们不参加饭局,不是清高,而是没必要。
你想想,领导找他办事,是因为他能把事办成,又不是因为他酒量好。同事有事求他,也是看中他的能力,而不是看他面子大。
这种人的价值,已经不需要通过社交来体现了。
为什么?
因为他不需要靠饭局来刷存在感,他的存在感就在那堆解决不了的问题上。
这种人的独来独往,是实力支撑的。
你要是问他为什么不社交,他会告诉你,我的时间值钱,陪你们喝酒的功夫,我能多搞定一个项目。
第二种,是看透了。
这种人未必有多大本事,但他们想明白了一件事:单位里那些饭局、聚会,百分之九十都是无效社交。
你以为跟领导吃了顿饭,关系就近了? 没用的。真到了利益分配的时候,人家该怎么办还怎么办。
你以为跟同事称兄道弟,就能互相帮衬? 别想了。出了事,第一个甩锅给你的,往往就是那个平时跟你最好的。
很多时候参加过很多饭局,觉得不去就是不给面子,去了还得违心地敬酒说场面话。
后来发现,那些饭局上建立的关系,脆弱得跟纸一样。
真正有用的关系,从来不是靠吃饭喝酒维系的,而是靠利益交换和价值互换。
你有我需要的,我有你需要的,这才叫关系。
想明白这个,你就不会再把时间浪费在那些虚头巴脑的应酬上了。
中午一个人吃饭怎么了? 安静,省钱,还不用听那些无聊的八卦。
下班直接回家怎么了? 陪陪家人,看看书,做点自己的事,不比在外面瞎混强?
这种人的独来独往,是认知升级的结果。
他们不是混不进去,而是不想混进去。因为他们知道,那个圈子对自己没价值。
第三种,是认命了。
这话听起来有点消极,但其实是一种智慧。
很多人在单位里混了大半辈子,终于看清了自己的位置:上不去,也下不来,就这样了。
既然如此,还折腾什么呢?
以前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,跟这个领导套近乎,给那个主任送礼,结果呢?
该提拔的还是提拔了,不该提拔的还是原地踏步。
后来他们想通了,与其把精力耗在这些事上,不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。
每天按时上下班,工作不出错,拿着那份死工资,够吃够喝就行。至于晋升、评优、加薪,想都不想了。
这种人的独来独往,是对现实的接受。
你可能觉得他们很丧,很咸鱼,但我倒觉得,能认命也是一种本事。
很多人就是认不了命,明明没那个能力,还非得跟人家斗,最后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,家庭也不和睦,身体也垮了。
值么?
认命的人至少活得清醒,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,不要什么,知道哪些事该争,哪些事不该争。
这三种人,都是独来独往的,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。
第一种是不需要,第二种是不想要,第三种是不强求。
你到底是哪一种,你自己心里清楚。
如果你是第一种,那恭喜你,你已经活出了自己的价值,不需要通过社交来证明什么。
如果你是第二种,那也不错,说明你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,不会再被那些虚的东西绑架。
如果你是第三种,也没什么不好,至少你活得明白,活得坦然。
就怕那种不是这三种,却也独来独往的。
那种人往往是被动的,不是自己选择独来独往,而是被边缘化了,被孤立了,却还不自知,还以为自己是清高。
这就麻烦了。
所以你要想想,你的独来独往,到底是主动的,还是被动的?
是你不需要那些饭局,还是那些饭局不需要你?
想明白这个问题,你就知道自己是在往上走,还是在往下滑了。
